一、学院概况
广州华商学院管理学院成立于2021年5月24日,其前身可追溯到建校初期(2005年)的管理系。下设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学、公共管理四个系,共包括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行政管理6个本科专业。学院一直努力构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迄今已向社会输送1万多名毕业生,他们在各级政府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自创立以来,逐步形成了以工商管理与公共管理双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特色。学院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优化教育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已发展为具有较高教育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基地。
(一)办学定位
广州华商学院管理学院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顺应数字化转型趋势,大力推进新商科建设,以工商管理学科为主体,推进多学科融合发展,在优质本科教育基础上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为社会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办学特色
传播“华商文化”,讲好海外华商管理故事
(三)教学理念
管理学院秉承“商道致用,管领未来”的院训,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管理人才为目标,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华商精英。
(四)培养模式
构建学院与政企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
(五)教师队伍结构
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278人,其中教授64人,副教授96人,讲师81人,双师型教师47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6人,具有硕士学位的145人,比例高达98%。
学院拥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人才。史传林院长是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千百十”工程优秀人才,兼任全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为地方发展提供决策咨询;谌新民教授为广东省人民政府首届省长顾问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广东省人力资源研究会会长等社会职务;李招忠教授在统战和教育领域积极贡献力量等,提升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袁仕海书记是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理事,广东省人力资源研究会副秘书长、人才测评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增城区备案性文件审核专家。学院还有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广东省第五届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三等奖获得者等。学院还邀请了国内外著名学者和企业家在学院开设管理论坛和管理大讲堂,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管理学研究成果和成功的企业管理经验。
(六)教学科研成果
学院近年来承担了1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和教研项目,并在《心理科学》(CSSCI)、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中科院管理学一区TOP期刊,ABS三星)等期刊发表了70余篇核心论文。学院还拥有省级一流课程《管理学》和《创业管理》,多门课程获校级一流课程建设立项。此外,学院的神经经济学重点实验室是广东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为教师和学生的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学院拥有1个校级科研机构(中国管理文化研究中心)和4个院级科研机构,分别为新公共政策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所、大湾区城市营销研究所、数字化公共治理与服务研究所、广东大学生就业研究所,涵盖公共政策、城市营销、数字化治理、就业研究等多个领域。它们为学院的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些科研机构不仅是学院科研实力的象征,更是学院在管理学科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的重要平台。
二、学院特色
(一)数字化办学,赋能未来管理精英
广州华商学院管理学院积极顺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趋势,将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致力于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数字化办学体系,为学生提供前沿、实用的管理教育。学院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将数字化技术与传统管理学科深度融合。例如,物流管理专业聚焦智慧物流与供应链创新,开设了“物流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智能仓储机器人操作”等课程,学生可以在校内实训室模拟真实场景,操作智能仓储系统,掌握前沿技术。市场营销专业则围绕数字营销与数据分析,设置了“新媒体营销”“Python数据分析”等课程,引入企业级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数字营销能力。在实践教学方面,学院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例如,与京东物流共建智慧物流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参与智能仓储管理、无人配送调度等真实项目,积累宝贵的实战经验;与腾讯文旅合作开展元宇宙展陈设计项目,学生有机会参与数字文旅项目的全流程实践,提升数字化场景构建能力。此外,学院还配备了先进的数字实训室,如智慧物流实验室、新媒体营销直播实训室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数字化办学不仅体现在课程与实践环节,还贯穿于教学管理全过程。学院利用数字化平台优化教学资源管理,实现课程资源在线共享,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工具,教师可以精准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通过数字化办学,学院为学生打造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前沿技术与管理知识相融合的教育模式。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数字化时代的企业需求,在智慧物流、数字营销、智能决策等领域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成为具备数字化素养的管理人才。
(二)国际化办学,拓展全球视野
学院始终将国际化办学作为重要发展战略,致力于为学生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教育平台,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管理人才。学院通过与多所海外知名高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国际交流与学习机会。学院与澳大利亚国际商学院、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等高校开展广泛合作,定期组织学生赴境外进行短期研学、交换学习和学术交流。2024年,学院送出近400人次出境学习。让他们亲身体验国际前沿管理理念和多元文化。在课程设置上,学院积极引入国际视野特色融合课程,邀请海外学者和国际企业高管参与授课,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国际前沿知识。同时,学院还开设了全英文授课课程,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学术英语水平。国际化办学不仅体现在学术交流上,还体现在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上。学院教师队伍中有多名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他们将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带回国内,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体验。此外,学院还定期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和企业家举办管理论坛和大讲堂,让学生与国际专家面对面交流,拓宽国际视野。通过国际化办学,广州华商学院管理学院的学生不仅在专业知识上与国际接轨,更在跨文化沟通、国际项目管理等方面展现出卓越能力。学院的国际化教育成果,为学生未来走向世界舞台、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优质实习资源,助力学生职业腾飞
广州华商学院管理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实习实践,通过与众多知名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实习机会,助力学生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对接。学院与华为、京东、顺丰、菜鸟物流、阿里巴巴等企业的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和真实项目实践机会。例如,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在京东智慧物流基地参与智能仓储管理、无人配送调度等项目的实战演练,积累前沿技术应用经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则有机会在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企业参与数字营销项目,提升新媒体营销和数据分析能力。此外,学院还与深圳慧通商务有限公司、广东三元麦当劳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定向班培养,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学院的实习项目不仅注重数量,更注重质量。通过“双师型”教学模式,邀请企业高管和行业专家担任校外导师,与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实践。例如,在智慧物流实习项目中,京东物流的工程师会亲自指导学生操作智能仓储系统,确保学生在实习中获得最前沿的行业知识和实操技能。为了保障学生实习的顺利进行,学院还建立了完善的实习管理机制,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实习支持。从实习前的企业对接、岗位匹配,到实习中的跟踪指导、反馈调整,再到实习后的总结评估、就业推荐,学院全程为学生保驾护航。此外,学院还为学生提供实习补贴和职业认证支持,如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可获得“智慧物流工程师”认证,提升就业竞争力。通过与众多优质企业的深度合作,广州华商学院管理学院为学生搭建了通往职场的“快车道”。学生在实习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获得了企业的高度认可,许多学生在毕业后顺利进入实习企业工作,实现了职业发展的良好开端。